作者:陈星、朱必清、金贵祥、冷志成、古晓东、官天培
摘要:掌握物种栖息地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环境影响因子,是开展物种保护及栖息地管理的基础。据近5年的红外相机位点和样线调查记录,利用MaxEnt模型,首次对九寨沟县四川羚牛栖息地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气候、地形、植被和干扰因子均对九寨沟县四川羚牛栖息地适宜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四川羚牛的最适宜栖息地的特征为季节性降水约75.5~78.6 mm、海拔约为2125~3500 m、针叶林或落叶阔叶林、与建成区(1~10 km)和道路(4~5 km)保持一定距离、年均温约1~6.5 ℃;2)九寨沟县内共有四川羚牛栖息地2363.18 km2,占整个县域面积的45.05%,其中适宜栖息地面积为370.03 km²;3)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包含了四川羚牛适宜栖息地253.22 km²,占四川羚牛适宜栖息地的68.43%;4)相较于白河和勿角,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仅占该保护区面积的9.81%。基于研究结果,为保护四川羚牛的栖息地,建议:1)关注保护区外四川羚牛栖息地;2)合理规划保护区外放牧强度,严格控制保护区内放牧行为;3)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社区参与保护意识;4)依据栖息地斑块,建立生态廊道,确保扩散通道畅通;5)提高旅游管理水平。
关键词:栖息地预测;岷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
DOI: 10.3969/j.issn.0006-3193.2021.01.001
版权所有:生态安全与保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绵阳师范学院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 | 邮箱:mszxst@163.com
电话:0816-2579941 | 传真:0816-257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