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大明、邓玥、温平、梁磊、夏奎、官天培
摘要: 羚牛是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的特有濒危物种。其中的四川羚牛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的岷山和邛崃山系。识别栖息地适宜性是科学管理和保护栖息地的前提。为提高局域尺度羚牛种群的保护,2017年—2018年笔者在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样线调查和红外相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羚牛的栖息地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模型可靠(AUC> 0.85)且保护区内羚牛适宜栖息地分布局限(80.4 km2)。最适宜的栖息地仅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5%,且绝大多数的适宜栖息地(包括适宜和较适宜)都分布实验区(39.1%)与核心区(40.6%)。在7个环境变量中,贡献最大的主要是地形因素(海拔和坡度)及特定的植被类型。野外调查发现,白水河羚牛集中分布区域的最低海拔2 100 m左右,最高出现在3 750 m,平均分布海拔是2 843 m,远高于其他保护区羚牛利用的海拔。低海拔区域(<1 900 m)主要分布在实验区和缓冲区,因此保护区需要加强该区域的干扰控制、管理和监测,增强羚牛对该区域利用的概率,减缓人为活动对栖息地的进一步挤压。
关键词:有蹄类;国家公园;同域分布;大熊猫;地形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6.015
版权所有:生态安全与保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绵阳师范学院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 | 邮箱:mszxst@163.com
电话:0816-2579941 | 传真:0816-257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