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立春、陈伟、石红艳、游章强、刘昊、阮期平
摘要:四川狭口蛙Kaloula rugifera属姬蛙科Microhylidae,主要分布四川东北、甘肃南部和中国西南部。为澄清其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结构特征与系统分类地位,利用Long-PCR技术和Primer-walking测序法,获得其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序列结构和特征分析;结合现有Microhyloidea总科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基于线粒体基因组13个蛋白编码基因序列,采用贝叶斯推论法(bayesian inference,BI)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likelihood,ML)构建系统发生树,探讨姬蛙科物种的进化地位。结果表明,四川狭口蛙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7074bp,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和非编码区;四川狭口蛙线粒体基因组中除了一个蛋白质基因(ND6)和8个tRNA基因由轻链编码外,其余的大部分基因都由重链编码,这与其它无尾目是一致的;线粒体基因组各碱基含量分别为29.72%A,30.32%T,25.76%C与14.20%G;基于非编码控制区分析与比对,显示序列高度变异,且富含A+T;此外,控制区的5’端和3’端存在着不同的重复区域,拥有3种类型重复序列单元,在其近缘物种中类型最多,而在花狭口蛙中不存在重复序列单元。基于线粒体全基因组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所构建的BI树和ML树的拓扑结构均高度一致并与传统的系统发生关系基本相似。散疣短头蛙Breviceps adspersus与理纹肩蛙Hemisus marmoratus位于系统树的基部位置,属于分化较早的物种;其中,四川狭口蛙K.rugifera与北方狭口蛙K.borealis先具为一支,再与花狭口蛙K.pulchra聚集到一起,与花狭口蛙相比,四川狭口蛙与北方狭口蛙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为进一步探讨狭口蛙属物种的分类地位与系统演化关系。
关键词:四川狭口蛙;线粒体全基因组;蛋白质基因;系统演化
版权所有:生态安全与保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绵阳师范学院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 | 邮箱:mszxst@163.com
电话:0816-2579941 | 传真:0816-257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