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官天培、龚明昊、胡 婧、仇 剑、谌利民、陈万里、郑维超、宋延龄
摘要:舔食盐分是野生动物的常见习性,但针对具体物种的研究较少。我们于 2013年秋季(9 ~ 10月份)利用4台红外触发相机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小麂(Muntiacus reevesi)利用人工盐场的时间格局进行了初步研究。共收集照片记录 398 条,其中可鉴别性别的记录288条。结果显示,小麂日均访问盐场(12.97 ± 2.14)次,舔盐高峰出现在8:00 ~ 9:00时以及14:00 ~ 16:00 时,低谷分别出现在2:00 时、6:00 时以及21:00 ~ 23:00时。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小麂对距离公路较远的盐场访问次数显著高于近公路盐场[远离公路盐场(10.86 ± 2.25)次,近公路盐场(2.10 ± 0.58)次,t = 3.77,P = 0.001]。不论以全天统计抑或按照不同时间段(上午、下午和夜间)分别统计,雌雄两性对盐场的利用强度均无显著差异。我们仅发现在13:00 ~ 17:00时,雄性访问盐场的强度显著高于雌性(t =﹣2.47,P = 0.048),且在 13:00 ~ 14:00 时和 15:00 ~ 16:00 时出现两次访问高峰。我们推测性别间的活动节律差异、体型差异以及雄性的干扰,均可能是雌性在下午时段降低盐场利用的原因。人为活动对离公路近的栖息地干扰较强,因而影响了小麂对栖息地的利用,使小麂回避靠近公路的盐场。因此,我们建议自然保护区在选择盐场位置时应考虑人为干扰因素。
关键词:小麂;舔盐;节律;干扰
DOI: 10.13859/j.cjz.201502002
版权所有:生态安全与保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绵阳师范学院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 | 邮箱:mszxst@163.com
电话:0816-2579941 | 传真:0816-257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