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星、赵联军、胡茜茜、刘明星、罗春平、蒋仕伟、古晓东、官天培
摘要: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是野生动物形成季节性生境利用策略的主要动力。这种策略的形成为它们在环境波动时创造了生存机会。岩羊(Pseudois nayaur)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以草甸、流石滩生境为主要栖息地类型,而位于分布边缘的岩羊存在对森林-草甸交错区的利用情况。为了解岩羊边缘种群的空间利用特征和季节变化,并探究环境结构与物种分布的关系,本研究于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8 月在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红外相机调查,根据监测结果利用列联表卡方检验、Bonferroni 法和Post hoc testing 检验综合分析岩羊在森林-草甸交错生境中活动的季节性特征。结果表明:1)岩羊在不同生境中的季节性活动强度存在极显著差异(χ2 = 503.50,df = 6,P < 0.05)。2)从不同生境的活动强度季节性变化看,岩羊在草甸的活动,以春季最强(活动频率 44.4%,标化残差 10.6),夏季最弱(5.3%,﹣17.4);在林缘的活动,以夏季最强(54.0%,6.6),秋季最弱(30.2%,﹣9.1);在林内的活动,以夏秋强(夏:40.7%,8.4;秋:45.0%,8.0),春季最弱(3.8%,﹣11.7)。3)从不同季节生境的活动强度判断,岩羊在夏、秋两季的活动多出现在林内(夏:45.9%,8.4;秋:26.8%,8.0),而冬、春两季的活动更多在草甸(春:20.6%,10.6;冬:49.4%,9.1),岩羊在夏季也较多出现在林缘(41.5%,6.6)。本研究结果显示,岷山北部的岩羊在夏、秋季对针叶林存在较多的季节性利用,可能与躲避高温有关。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高海拔地区气温与降水的显著变化将导致高山林线出现明显的交错和进退,进而影响着众多依赖森林和草甸生境生存的物种的分布。
关键词:有蹄类;生存策略;栖息地;活动强度;季节变化;红外相机;岷山山系
DOI: 10.13859/j.cjz.202006002
版权所有:生态安全与保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绵阳师范学院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 | 邮箱:mszxst@163.com
电话:0816-2579941 | 传真:0816-257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