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志良、赵文强、刘美、朱攀、刘庆
摘要: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定量评价了岷江源头区交错带云杉针叶林、云杉针叶林-山生柳灌丛交错区(乔灌)和窄叶鲜卑花灌丛3个林型的地被物(枯落物和苔藓)和土壤持水特征。结果表明:3个林型地被物储量差异显著,其大小顺序为乔灌(72.67t/hm2)>针叶林(43.87t/hm2)>灌丛(11.00t/hm2);针叶林和乔灌的苔藓层的储量分别为27.00,44.71t/hm2,占地被物总储量的61.5%以上。地被物层最大持水总量表现为乔灌(21.23mm)>针叶林(11.33mm)>灌丛(2.45mm);针叶林和乔灌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量分别为7.45,12.12mm,均大于苔藓层的最大持水量;针叶林和乔灌枯落物层和苔藓层最大持水量分别是其储量的4.3-4.4,1.4-2.0倍。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持水能力则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0-20cm最大持水量大小顺序为乔灌(153.70mm)>灌丛(132.28mm)>针叶林(128.25mm)。综合地被物持水和土壤持水,交错带生态系统的持水能力在不同林型间差异显著,其最大持水量表现为乔灌(174.93mm)>针叶林(139.58mm)>灌丛(134.73mm),其中,土壤层是生态系统持水能力的主导层,占综合持水量的87.9%以上。研究结果有利于全面认识岷江源头区生态水文效应。
关键词:持水能力;水源涵养;枯落物;土壤;乔灌交错带
DOI: 10.13870/j.cnki.stbcxb.2018.05.024
版权所有:生态安全与保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绵阳师范学院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 | 邮箱:mszxst@163.com
电话:0816-2579941 | 传真:0816-2579941